第02版: 要闻 · 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年画重回春节
需要多方合力
消费扶贫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内生动力
规避快递“春节模式”
根本在服务“不延误”
“无车承运”管放结合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
推行“反向春运”
仍须“正向疏导”
遏制“推销短信” 惩戒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2019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年画重回春节
需要多方合力

  ●樊树林

  日前,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展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天津杨柳青画社与苏州美术馆举办了“南桃北柳”过大年活动,诠释年画重回春节的现实意义。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通常以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表达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反映群众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而言,花花绿绿的年画曾经是他们温暖的记忆——传统的“胖娃娃”“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年画几乎走进了每一个中国家庭,成为春节文化在那时候的重要符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年画逐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这里既有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认同年画民俗文化价值的原因,也有居住环境的改变让年画无处张贴的缘故,更有年画创作者缺乏创新和转型之故……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的一种体现,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因此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下,让“年画重回春节”意义显而易见。

  “年画重回春节”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还需要多方发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首先,相关部门、文艺工作者能采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年画所蕴含的文化基因进行宣传,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年画中寄托的“乡愁”,认识到年画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其次,年画创作者还需要对年画在工艺上、题材上进行大力创新,让传统元素和现代生活完美对接。此外,作为中华民族年文化的共同历史记忆,国家相关部门更应该采取扶持的态度,鼓励更多的画家涉足年画这一领域。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年画的文化价值符号才能重新嵌入现代生活并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