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要闻 · 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警惕网络转让欠条滋生暴力催债
公共健身器材管护
需从明确责任入手
规范户外广告
基础立法先行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有法可依是第一步
国资充实社保提速释放多重利好
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适应消费升级趋势
 
2019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健身器材管护
需从明确责任入手

    ●吴学安

    如今,漫步机、旋转器、扭腰器、蹬腿器、双杠等健身器材成为很多小区和公园的标准配置,这些器材既能让居民在家门口锻炼,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深受居民欢迎。然而,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无人维护,有的竟沦为了“晾晒地”。

    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公园,公共健身器材往往承担着健身和社交的双重功能。闲暇时间较多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不仅是公共健身器材的主要使用者,而且常常在健身器材旁进行社交活动。如果公共健身器材沦为“晾晒地”,归根结底是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设轻管护的结果。

    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共健身器材曾是城市美丽的风景,但由于产权多元、责任人不明确、维修无经费、管理机制无着落等多方面原因,使不少公共健身器材处于无人维护状态。尤其是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由于年久失修,出现磨损老化甚至是破损严重的现象,要么超期服役,让锻炼身体的人在无意间遭受伤害;要么因缺胳膊少腿而长期停摆,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公共健身器材的设置本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好的出发点也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对于公共健身器材,要按不同来源确保后续维护资金到位,明确日常管理维护责任。一方面,严格落实公共健身器材管护责任。对没有尽到管护责任的公共健身器材接收方、管理部门,应当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对于开发商或物业自行购置投放的健身器材,应纳入物业管理范围,明确物业的维修职责,并由体育管理部门督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市民自觉爱护公共健身器材。体育主管部门要多开展爱护公共健身设施的宣传,提升居民素质,并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防止对健身器材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