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普查公报显示生态治理仍需加码
区 域 〉〉〉
 
2020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五省污染源占全国一半以上
普查公报显示生态治理仍需加码

    普查公报显示,从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2143.98万吨,总氮304.14万吨,氨氮96.34万吨。其中,长江、珠江、淮河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蔡佳文

    历时三年的全国污染源大“摸底”结果日前出炉。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以下简称普查公报)。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污染源的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基本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其中,截至2017年年底,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全国总数超过一半。

    普查结果不容乐观

    我国各类污染源数量为358.32万个,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

    全国污染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第二次普查自2017年启动,2019年结束,历时三年。普查结果显示,2017年年底,我国各类污染源数量为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

    全国污染源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数量基本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粤浙苏鲁冀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从行业来说,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五个行业占全国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4.14%。

    从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长江、珠江、淮河流域因为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从排放强度来看,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单位水资源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大。

    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

    此外,在固体废弃物方面,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辽宁五省份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全国的42.4%,山东、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苏五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约占全国的40%。

    业内人士表示,粤浙苏鲁冀五省污染源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1-4月,全国共下达处罚决定书28369份,罚款金额为19.20亿元,其中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广东、河北、江苏、山东、浙江,这或许也能从侧面印证上述普查的结果。

    两个方面原因导致

    污染源主要与工业和农业相关,其中钢铁、石化、建材占工业比重高的企业污染最严重,而农药对土壤、水、大气等均具有不良影响。

    为什么是这五省的污染源数量最多呢?

    首先,污染源主要与工业挂钩。此次污染源普查中工业源的占比显示,污染源总普查数量是358.32万个,其中工业源为247.74万个,占总量的69%;数量第二多的是生活源63.95万个,占比17.8%,两大污染源相加占比近87%。从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业越发达,人口聚集越多,污染源也就更多。而在上述五个省份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是传统的经济强省,工业产值始终位居前列;近年来,河北大面积承接了外迁工业,特别是钢铁、石化、建材占工业领域的比重特别高,这类企业的污染也最严重。

    其次,农业污染也不容小觑。以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农药为例,其在直接杀伤害虫的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对土壤、水、大气、农作物、野生动植物均具有不良影响,造成地力下降、水体污染,使畜禽染病、农残超标。

    此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盲目追求大肥大水,也会污染环境,使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酸化、板结,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去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产值超千亿的省份已经达到11个,其中山东省产值最高,突破4000亿元。另外,江苏、广东、河南等省份也超过了2000亿元。因此,作为农业生产大省,这几个省份的污染源数量也相对较多。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新最全面的情况,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污染源治理须加强

    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这将是下一步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此次普查结果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此外,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较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大,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贡献大,“这些领域多是无组织排放或面源排放,治理和监管难度都较大”。

    据了解,各地也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的污染源进行了治理。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介绍,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河北建立了囊括逾18万个各类污染源原辅材料、设备工艺、污染排放等数据的大数据库,查清了全省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查明了全省污染治理设施装备状况,形成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细致、系统权威的基础污染源信息体系。作为一项“摸家底”工程,河北省本次普查得到的远不止“污染源”的数据问题。这些普查数据将为河北省加强污染源监管、污染治理以及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不只是河北,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国英介绍,此次污染源普查,广东是全国任务最重的省,全省有60多万家排污单位。“因为普查数据是到2017年年底,加上这两年新增的排污单位,初步估算全省污染源总量有70万家。”

    另据赵英民介绍,此次普查“通过分析应用、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将为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