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政策落地见效 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普洱精准扶贫提前交卷
 
2020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特色产业绿起来 群众生活富起来
普洱精准扶贫提前交卷

    本报记者 郑灿朝

    曾经的普洱,贫困地区覆盖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一度成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而普洱却提前一年全部实现了摘帽出列。地处边陲、被群山阻隔、多民族共存的普洱,是如何做到的?

    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曾经的普洱,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需要摘帽,其中有2个是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达60万人。2019年,普洱市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澜沧县高质量通过国家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对于普洱脱贫攻坚之后的变化,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认为,最直观的变化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变,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最令人欣慰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贫困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95.34%。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变,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人畜分离、庭院干净、家居整洁、村庄美丽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令人振奋的变化是富民支撑产业的蝶变,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而最根本的变化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蜕变,群众思发展、盼发展、想发展的愿望和劲头更加强烈了。

    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本

    “普洱发展必须换道超车,为什么一定要换,怎么换?”普洱市发改委主任胡良波告诉记者,“普洱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不要任何带血的GDP。”

    胡良波表示,普洱市在全国率先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近年来全市GDP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绿色GDP占比达94%,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按照林纸结合模式兴建的国内首批林浆纸一体化企业,多年来,云景林纸积极探索实践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林农从“绿色银行”中增收、当地政府从“绿色产业”中增税、苍茫大地从“绿色发展”中增绿的三赢。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宁表示,公司一直把原料作为第一车间来培育和打造,先后在营林造林上投入了十多亿元。同时,通过在科技、管理上不断进行提升和改造,使老百姓经济效益转好,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了。

    培育壮大特色富农产业

    普洱市副市长杜建辉介绍,普洱市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以此为总平台,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坚持“两型三化”方向,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升级、三产抓突破。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绑贫困户),实现产业有效带动全覆盖,农民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61%。

    比如,镇沅县积极推行创新产业发展“1361”新模式,即“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农户”1种模式,做到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带动3个100%覆盖,走好“烤烟+”“畜禽+”“蔬菜+”“林业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6条路径,做好劳动力素质提升这1项工程,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

    澜沧县则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探索出“一个院士(专家)+一帮团队+一个产业+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新模式,300余人次院士专家手把手培训农民学员1.5万人次,培养了4300余名新型基层农技人员,让贫困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神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卫星表示,接下来,普洱市将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