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要闻 · 文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做好顶层设计 打造稳外贸“升级版”
稳外贸组合拳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2019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稳外贸组合拳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时隔三个多月,我国稳外贸再度出手。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做好稳外贸工作。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正遭遇“寒冬”。联合国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严重放缓0.8个百分点至2%;世贸组织(WTO)更加悲观,将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1.2%。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民生,关系到整体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和信心。在外贸发展遇到多重困境之际,加大稳外贸力度恰逢其时。

    如果说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外贸政策侧重于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如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合理降低保费,那么最新部署的稳外贸措施不仅针对“近忧”,更有“远虑”;不仅是为提振外贸增长,更有提高质量的考虑。

    例如会议明确,要实行差异化政策,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已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9.5%,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正逐渐下降。

    这固然说明我国外贸正在提质增效,“但要使中国外贸获得更大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不可偏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前,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历史进程还远未完成。分析人士认为,今后官方料将因地制宜出台更多政策,一方面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其能够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另一方面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会议要求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同样是兼顾当前与长远之举。

    近年来,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正风起云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一系列大型自贸协定签署已不仅仅是为提振成员间贸易增长,更多是一些国家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的考量。

    目前,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经济体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居多,这使得自贸协定对中国外贸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不仅是稳外贸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必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商建自由贸易区进程已被提上日程。这或许意味着,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中,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

    此外,上述会议还提出加大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设备、零部件等进口,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今年以来,我国进口相对低迷。扩大上述商品进口既能满足民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又能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提振外贸增长,收到“一石三鸟”效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持续增加进口,将带动相关国家仓储、运输、加工等整条产业链的发展进步,相当于点着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反过来也有助于中国外贸和经济实现更大发展。”魏建国说。(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