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商贸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流砥柱
 
2019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商贸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流砥柱

    ●本报编辑部

    从低起点开始,在消费的驱动作用下,新中国的商贸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流通领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最初的基本生活满足型到如今的发展享受型,居民消费已经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完善;

    服务消费占据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调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70年来,中国人的消费场景在变,消费方式也在变,变化二字贯穿了中国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流通领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952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超过90%。而2018年我国流通领域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国有企业数量仅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1%左右,销售额约为该行业限额以上单位全部销售额的3%;私营企业数量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0%;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占比为15%左右。经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持续增强。零售业作为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已逐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总体来看,我国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主要分为计划经济时代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20世纪80年代“调放结合”“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以及放开价格、完善机制等几个阶段,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定价向市场机制定价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颁布了新的价格管理目录,放开了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当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为消费市场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发展的过程中,消费品由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生活资料类商品由短缺匮乏、种类单一向供给充裕、品种繁多转变,居民消费由基本生活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活资料严重短缺,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大多凭证定量供应。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国内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很难想象,2018年末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为121.3台、97.7台和100.9台,而1981年分别仅为0.6台、6.3台和0.2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1952年和1978年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987亿元,年均增长11.6%。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尤其是在就业方面,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逐渐成为吸纳城镇就业和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市场的协同发展也促使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必然带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对消费快速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是1952年的2593倍,年均增长1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18年85.5%。

    另一方面,为解决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进程中城乡不平衡等问题,国家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等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以及近年来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向农村地区下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流通状况和消费环境,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18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是1952年的366倍,年均增长9.4%。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乡村市场占比逐年提高。2013—2018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8%,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高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3.2%提高至2018年的14.5%,提升1.3个百分点。

    在城乡结构不断改善的同时,地区发展向总体均衡转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我国部分地区的消费增长。从各区域占比情况看,呈现出东部地区先行发展、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后期跟进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商品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居民商品消费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从商品类别看,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品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下降,反映消费升级的耐用品类消费品占比提升。

    一方面,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降低。另一方面,部分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2018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为4.2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超过150倍,近20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近30%。与此同时,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消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到普遍的跨越式发展。

    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

    伴随着70年来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转型调整,尤其是服务消费,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使其目前已经占据了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服务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52.2%。

    在餐饮消费方面,国家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以及减税降费等政策效果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现,餐饮行业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我国餐饮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超过4万亿元,是1952年的3029倍,年均增长12.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1952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11.2%。

    在旅游消费方面,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环境日趋改善,相关消费需求旺盛。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4次,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5亿人次,是1994年的11倍,年均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超过5万亿元,是1994年的50倍,年均增长17.7%。分行业数据来看,旅游出行服务、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娱乐服务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3%、15.1%和17.2%。

    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相关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市场供给能力日益增强等因素带动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2018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超过2亿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18年生产故事影片90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80部,总票房超过600亿元,比1991年增长超过25倍,年均增长约12.7%。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国产电影市场发展良好,产量稳中有升。从2013年起,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均保持在50%以上,其中2018年超过60%。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流通扩大消费。应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中国商贸服务业70年的发展历程,从低起点开始,在消费的驱动作用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基本生活满足型消费,到如今的发展享受型消费,中国居民消费已经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善。随着中国走进新时代,相信在未来,中国商贸服务业会在消费的驱动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