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
2024年06月06日
第02版:综合
版权声明

《中国商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商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商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商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商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综合施策

多地发放政策礼包 加大引才力度

    6月4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专场招聘活动举行。图为求职者与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交谈。

    CNSPHOTO提供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5月以来,南京、杭州、合肥、沈阳、佛山等多个城市相继调整楼市政策,放宽了落户政策,降低落户门槛,明确支持“买房落户”,甚至是“租房落户”的政策,不断提升“引才”力度。

  广深人才流入强劲

  近日,智联招聘联合智库机构泽平宏观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该报告显示,我国超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2023年人才吸引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人才净流入占比是人才吸引力指数的核心指标。报告显示,从人才流动趋势来看,2023年东部人才依旧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但东部人才净流入占比已小幅下降,西部、东北部人才净流入占比有所回升。

  2023年,京沪深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1.5%、1.2%、1.0%,与上年对比,京沪人才净流入占比下降、深广小幅上升,显示广深人才流入依旧强劲。

  报告指出,深圳2023年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2.8万人,人才也保持净流入,人才集聚明显,主因是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以及创新的产业结构,能提供较多工作岗位等。

  从去向看,深圳人才流向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50.2%,低于2022年前十来源地的52%,深圳的人才去向更加分散。2023年流入、流出深圳的行业人才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领域占比达26.3%、31.6%,均远高于前十的其他城市。

  另外,杭州2019年至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4%、1.6%、1.6%、1.3%、1.2%,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

  从来源看,2023年人才流向杭州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达31.9%,低于2022年的33%。其中,上海是杭州人才第一大来源地,杭州人才来源地区较多元,引才范围更广泛。同时,报告显示,人才流入杭州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领域等产业发展迅速,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等。

  2023年杭州平均招聘薪酬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三,高于深圳、广州,对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

  从人才流入流出情况看,2023年杭州全市常住人口同比增加14.6万人。2019年至2023年杭州人才流入占比较稳定,始终维持在3%左右,人才流出占比从2.0%降至1.6%,显示杭州留才能力较强。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使得人才净流入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近5年均超1.2%。

  各地出台引才政策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各种人才政策,或推出政策礼包,吸引高校毕业生和高质量人才落户当地,以此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不断提升“引才”支持力度,不仅是各地顺应楼市供需变化的动态调整,也有各地对产业结构、市场活力等事关城市战略竞争的长远考量。

  专家表示,各地从人口、人才等政策入手,持续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综合施策。

  今年4月,厦门紧抓春招、夏招“黄金期”,首次提出对未在厦门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住宿帮助。毕业三年内来厦求职见习的毕业生和来厦实习的在校大学生,皆可申请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

  杭州直接提高对应届毕业生的补贴标准,同时将补贴范围进一步拓展至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根据申请指南,该补贴不限户籍,满足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按本科1万元、硕士5万元、博士10万元的标准申请就业生活补贴。

  据相关统计,2019年以来,已有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2023年底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3%。

  专家指出,“人才争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城市过度依赖人口增长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城市在“抢人”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留存,提高本地人才的竞争力。

  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领域长期面临人才紧缺情况。随着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I、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将持续创造急需岗位。

  面对各领域人才缺口,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考验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施政智慧。

  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正有序放宽;东部地区除个别超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区除个别省会(首府)城市以外,全面放宽放开了落户限制。

  今年4月,重庆市提出对市内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重庆市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紧缺岗位就业、且参保1年以上的,按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就业补贴。围绕产业紧缺用工需求,当地也将在见习岗位、招聘平台、住房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

  今年5月以来,多地将住房与落户、引才政策相结合,放宽落户门槛。合肥宣布在本地施行“一人购房,全家落户”政策;杭州虽未直接提出“购房落户”政策,但也大幅提高了自有产权住房对积分落户的赋分权重;而沈阳则向前“迈出一大步”,提出在沈阳租房、务工、就学即可落户。

  另外,湖南省发布先进制造业岗位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引导更多青年英才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聚集流动;天津市通过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帮助更多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

  专家建议,城市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城市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以留住人才并发挥其作用。未来,各地仍需优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在基础服务、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人才培训体系等方面着手,持续以良好的用才、留才环境,在融合中帮助各类人才实现个人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依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