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社区团购风生水起 监管漏洞急需填补
整治“号贩子”
需打“组合拳”
假期成“纸上福利”
细化监管必须跟上
治理网络医托
净化医疗市场
用法律手段破解电商刷单治理难点
支持专项债发行利好重大项目融资
 
2019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治理网络医托
净化医疗市场

    ●汪昌莲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上网搜索一下,看病求医也不例外。哪家医院的医疗水平高,哪位医生更专业?人们希望通过搜索引擎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会遇到热情的线上“医护人员”,他们会询问病情、推荐医院,甚至帮忙预约挂号。然而,这些“热心人”很可能就是网络医托,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条黑色利益链的受害者。

    随着诊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然而,在趋利心理的作用下,不良“医托”现象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严重逾越了社会道德底线并危及到人们的健康安全。“医托”现象由来已久,有关部门也治理了多年,但这颗医疗“毒瘤”在轮番治理后仍旧无法根除。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托”的阵营已由“地下”转移到“网上”,网络医托居然以“医护人员”的面目出现,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不可否认,如果将网络医托的猖狂行为比作是疯长的杂草,那么非法雇用网络医托的一些医疗机构就是其寄生的土壤。有的医疗机构虽然有正规的行医证照,但其与网络医托相互勾结;而一些患者容易上当受骗,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网络医托的嚣张气焰。甚至有网络医托公司声称,每拉一名患者住院,“员工”可拿走1000元提成,如此高的“利润”导致一些医疗机构与网络医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

    然而,网络医托利用“医护人员”身份骗人与诈骗无异,而且骗的大都是患者的救命钱。再者,网络医托将患者骗至无良医院还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过多检查、过度诊疗等,轻则多付点费用,重则延误病情。可见,网络医托忽悠病人等于谋财害命,必须坚决、持久地加以打击。相关部门应以患者利益为中心,以保护医患双方权益为重点,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协调各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大力规范净化医疗市场。

    治理网络医托,亟须立法“上线”。换言之,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医托问题还须从完善相关法律入手。目前,我国关于惩罚网络医托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执法环节也存在一些尴尬局面,甚至出现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因此,立法是治理网络医托的重要一环,完善法律法规让执法人员在办案时有法可依,是铲除网络医托“毒瘤”的利剑。同时,相关部门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意识,建立反馈机制,合力追究涉案单位及人员的法律责任,如对于非法雇用网络医托的医疗机构也应严厉查处直至取消相关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