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大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故宫5万张文物影像上线啦
给你一个
创作城市艺术的机会
 
2019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故宫5万张文物影像上线啦

    ●汪  沐

    体会过故宫的雪、关注过故宫的猫、逛过故宫夜场、买过故宫文创产品后,如今观众们会发现,即将600岁的故宫又“官宣”要开始“搞事情”了。日前,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等公开上线,5万张精选文物影像将通过网络展示在观众面前。消息一出,不少艺术爱好者们大呼“过瘾”。

    据悉,在7月16日举行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一口气推出了“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数字多宝阁”等七款数字产品。其中,“故宫名画记”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下的中国古代绘画高清大图鉴赏栏目,主要提供故宫院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的高清大图欣赏和多媒体导览内容,包括《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等共计345幅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经典名作;“数字多宝阁”则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式全方位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分为金银器、铜器、玉石器、文具、珐琅器、雕刻工艺、陶瓷、帝后玺册、雕塑、宗教文物、漆器和其他工艺选项,观众可以零距离360度“触摸”文物并与之互动。

    而最为重磅的“数字文物库”,是故宫在公开馆藏26大类文物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张高清文物影像进行公开。观众可以直接点击文物的种类、名称,进入文物的页面,上面有着文物号、分类、年代等信息介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文物库”中还有一个“相关推荐”栏目,它会推送与用户打开的文物页面同类别、有可比性的文物,使观众进一步了解该类别的文物信息。

    这些产品上线后,立即引来“粉丝们”的热情回应,比如很快就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阅读量迅速达到了300余万。不少赶着“尝鲜”的粉丝还陆续晒出了自己体验的截图。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打开其详情页,可以逐级放大欣赏纤毫毕现的细节,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身处于全新的数字时代,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如何建设好“数字博物馆”,他认为,“今天发布的这些数字产品,正是‘数字故宫’基于20年发展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是面向未来的一次深入探索”。 

    据介绍,“数字文物库”未来的藏品数字还将不断刷新。而业界对此也普遍认为,此次或全新亮相、或重焕新颜的数字产品上线,不仅能满足艺术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求,也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这也显示出了故宫在藏品开放性方面的再进一步。

    观点荟萃

    我们到故宫参观,大多数时候都是走马观花。另一方面,虽然其拥有海量藏品,但由于展陈、技术等各种原因,以往能展出的藏品数量十分有限。比如《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时期的画展出越频繁,褪色越厉害,观众很难有机会见到真容;即便是展出时,也是必排长队,最后,只能隔着展柜玻璃,匆匆看两眼“打个卡”。现在有了这个“数字文物库”,就能够突破这种局限。           《都市快报》

    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7月16日,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曾发表《关于我国文物、博物馆系统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意见》的讲话,提出了“逐步实现文物、博物馆资源数字化的宏伟目标”。他表示,只有具备了雄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数字化建设中发挥后发优势,“故宫如果没有摄影室几年前开始的影像资料自动化管理工作打下的基础,我们今天就不可能在网上展示出如此之多的文物图像”。2019年7月16日,七款故宫数字产品发布,距离张文彬的这次讲话,整整过去了18年。

    《北京日报》

    “细节欣赏”功能非常强大实用,超高清影像可以在页面上被流畅地缩放体验,能使观众清晰地看到绘画的笔触和纸张、丝帛的质地,可以满足文博爱好者在传统书画艺术审美、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需要。通过现代传播手段,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经典书画从“馆舍天地”走向大众,数字化以后的书画可以让更多观众通过高清影像等数字载体深入了解和贴近中国书画。澎湃新闻

    如今,这座拥有百万余件文物的巨大宝库,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不能否认,当下的故宫是探索全球博物馆新形态的先锋,但承载文明与教育应该是所有博物馆共同的使命。“数字化”亦可称为博物馆“上网”,却并不是简单把博物馆从线下搬到线上;网络展厅这种陈旧的手段,几年前或许人们会青睐,但现在已不符合潮流。博物馆应深挖文化底蕴,与科技融合创新,使数字化项目好玩、好看、易传播,这样才能使得浏览量、创新度两者实现循环。 

    河南文化产业智库

    虽然“数字文物库”的上线,让足不出户看故宫文物成为了现实,但初步体验一番就能发现,“数字文物库”目前仍是雏形阶段,亟待完善。首先,文物仅有藏品名称、朝代信息,最基本的尺寸信息都付之阙如,欣赏者无法从尺度层面来感受一件文物。除了尺寸不详,库中文物也缺乏基本的描述与背景介绍。其次,目前的故宫文物库尚未针对移动端浏览做优化,手机上的使用体验欠佳。再次,面对浩瀚的5万多件文物,朝代、分类两个维度的检索系统相对简单。不仅如此,从“数字文物库”的版权声明来看,此次故宫在藏品开放性上仅仅迈出了一小步。目前的文物库仅能满足博古赏新、学习研究的需求,距离真正的开放依然遥远。 钛媒体APP

    微言微语

    @西瓜不是瓜:这高清实在是喜欢。技术正在慢慢改变故宫,让人爱上这座“城”。

    @liona1122:刚去看了看,发现文字介绍还是比较少,希望以后可以逐步添加内容,包括工艺、故事等等。

    @又酷又潮锅包肉:其实类似的数字文物库,之前敦煌研究院也有,据说浙博也在筹备。但故宫毕竟是“顶级流量”,它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会被当成一种参考。

    @MISSKEKE23:用数据库的方式来呈现文物,比如图片的不同侧面,如何呈现是一门学问,吃瓜群众表示坐等完善。

    @夏天的风来了:有个疑问,如果是非商业用途的下载,不可以吗?对比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我觉得故宫开放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