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中国商报
 下一版  
    标题目录
飞地经济实现共赢
要抓住合作关键点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物流业再升级
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2019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飞地经济实现共赢
要抓住合作关键点

    胡建兵

    近年来,全国多地蓬勃兴起的新型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如辽宁省政府将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围绕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各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常见的是飞出地把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兴办各种园区等。

    “飞地经济”确实可以使飞出地的一些富余的产业转移到飞入地,促进两地通过融合共同加快发展。不过,由于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以及飞出地与飞入地在开放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地区间政府间的合作、产业转移和互利共赢,仍存在一些问题。

    发展“飞地经济”的重点是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问题。从利益分配来看,飞出地的利益需求是寻求过剩资本与产能的转移,而飞入地的利益需求在于产值、就业与税收等。但受相关管理机构及管理规章制约,飞出地与飞入地在“飞地经济”共治模式下,分工往往不够清晰。从风险分担来看,飞入地作为“飞地经济”的载体,直接承担着土地开发、环境承载等一系列成本,如果“飞地经济”发展得不好,那么损失就要由飞入地承担,而飞出地的损失相对较轻。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对称,是阻碍双方平等合作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飞地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如,“深汕合作区”这块深圳的“飞地”,刚开始运作时,由于管辖权等问题发展缓慢。深圳、汕尾两市在合作中不断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合作区将不再由两市共管,而是把管理权全部交给深圳,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使一些先进的理念在合作区落地。更为重要的是,“深汕合作区”不再局限于产业布局,而是将其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开辟了“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

    可以说,“飞地经济”若想高质量发展,亟须建立合适的利益共享机制,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问题,实现飞出地与飞入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