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创新政务服务品牌
 
2020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政务服务更亲民 异地办事更容易
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图为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户外广告牌施工审批手续。

    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张立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9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有关情况。

    征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当前,我国有2亿多流动人口,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频繁,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小切口、大成效”的改革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介绍,今年7月以来,他们从供需两方面入手推进工作,一方面请有关部门提供能够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清单,另一方面请各省(区、市)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跨省通办”事项的需求清单,同时还通过中国政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广泛征集了社会意见。据初步统计,征集意见网络浏览量达到了7600万余次,网络投票、留言6.3万余条,在这个基础上合并同类项以后,共梳理出140项高频的“跨省通办”事项。此外,他们还会同国办电子政务办、信息公开办以及有关部门、地方同志专题研究,吸纳了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跨省通办”的改革试点经验,起草形成了这份文件。

    推进公安政务跨省通办

    近年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企业和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开展相关工作。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介绍,近年来,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户籍管理“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办理流程,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19年7月,公安部推出了60项便民利企措施,包括取消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提供相关材料复印件、推行市内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等,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同时,还有不少地方逐步实施了省级行政区域内跨地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京生表示,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办事负担,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他们考虑在总结各地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行5项户口迁移业务“跨省通办”,还将选择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及时评估试点效果,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工作制度,2021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5项户口迁移业务“跨省通办”,更好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服务“跨省通办”的总体部署,他们准备于2021年在京津冀、长三角这两个地区先行开展新生儿入户、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探索,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社保平台服务5.5亿人次

    2019年9月,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一年以来,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共提供服务5.5亿人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社部进一步推出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等全国统一服务,失业人员无论人在哪里都能及时获得就业服务和领取失业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在此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中,直接涉及社保卡发行服务的一共有5项,这5项解决了异地居住群众“手中有卡”的问题。同时,还有很多的“跨省通办”服务由社保卡提供载体支撑,如社保查询、社保转移、待遇认证、证书查询等人社服务,群众都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获取。

    各类就业补贴、养老金、失业金等也都发到了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四川等20个省(区、市)的财政部门牵头,进一步实现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医保、人社部门紧密合作,社保卡全面支持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不少地区进一步开通了异地持卡门诊结算、购药结算等。

    翟燕立说,电子社保卡和医保电子凭证共同应用于医保领域,221个地市实现了电子社保卡的扫码就医购药,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在电子社保卡中,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亲情服务”和“工作人员服务”功能,让亲属和工作人员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获取电子社保卡的应用体验。另外,在智慧城市发展中,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用社保卡乘车出行、进博物馆、借阅图书、购票进公园等。人社部将与交通、文旅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实现“异地通行”,并支持区域协作,逐步实现“同城待遇”,最终形成功能更全面的跨部门、跨地区、线上线下“一卡通”服务,让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务。

    根据这次“跨省通办”的要求,人社部还将进一步在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参保证明的查询打印,将结合企业、个人在办理投标、购房、落户时经常要出具的参保证明的需求,规范各地的参保证明样式,为企业、个人提供统一的参保证明查询、打印服务,这项服务计划明年开通。二是社保参保缴费记录查询,人社部门将结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支持参保人按月查询本人在各地、各时间段的参保缴费信息,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时效性,这项服务将于2022年开通。

    着力解决异地就医痛点

    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需求快速增长,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黄华波说,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开展门诊费用跨省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国家医保局在做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门诊费用跨省就医结算工作。

    目前,已经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区、市)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今年9月28日,已累计结算202.56万人次,医疗总费用4.9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87亿元,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全面总结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区、市)等先行试点地区工作经验,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 财政部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试点探索步伐,依托国家医保局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确保2021年底基本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住院门诊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