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构筑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杨家山里日子越来越红火
如何筑起灵活就业人员“安全墙”
 
2021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劳动关系难以认定 参与工伤保险难
如何筑起灵活就业人员“安全墙”

    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工伤问题频发,对工伤保险的需求与日俱增。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应建立起全民体系的基本保障制度,这样不仅能解决当下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问题,还可以解决未来因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创新产生的新型劳动关系的保障问题。

    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王彤旭

    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据人社部统计,快递、家政、网约车、维修、外卖及新媒体主播等行业灵活就业人数高达2亿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与此同时,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伤问题频发,这一群体对工伤保险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灵活就业人员为何难入工伤保险,如何为这一群体筑起就业的“安全墙”?中国商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劳动关系难以认定

    今年年初,某平台外卖员韩某在送外卖途中猝死,平台仅愿意给家属赔偿2000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近日,一名职快递骑手在上班途中猝死,其家属称目前尚未得到任何赔偿。这类事件再次戳到灵活就业群体的痛处。

    “平台每天扣我们3元钱,给保了意外险,但没有工伤保险。”“每天骑电动车上路,发生剐蹭是常有的事。我曾经在路口连人带车摔倒过,旁边还有车辆经过,真的很危险,但平台不愿意给我们缴纳工伤保险。”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外卖骑手被工伤保险“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是他们与用工平台的劳动关系未明。

    “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适用的参保对象均是已与用工方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灵活就业人员在这方面存在争议,因此无法在现行法律法规层面参与工伤保险。在包括司法裁判认定的实践层面,这些人员是否和所接单的平台之间构成劳动关系,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主流观点是不构成劳动关系。而不构成劳动关系,就不属于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所以平台并无强制参保的义务。再加上平台本身也不愿为他们缴纳费用,这就导致其参保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范围对记者表示。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用工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投保意外伤害险。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副会长王建平认为,意外伤害保险对解决这一群体在从事劳动过程中的意外人身伤害风险具有临时替代作用。

    不过,范围认为,意外伤害保险并不能完全替代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的赔偿范围很小,仅包括遭受意外伤害后的医疗支出,未涉及因伤害导致的工作力受损部分。此外,意外伤害保险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在理赔或免责事由方面约定得非常宽泛,所以有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受到的伤害可能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免赔事由。此外,意外伤害保险的保费较低,相应的赔偿水平也较低。因此,除非对其做出改革,否则无法替代工伤保险的作用。”范围说道。

    探索社会保险社会化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灵活就业是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方式。灵活就业人员也涵盖许多不同类型,其中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均属灵活就业人员。然而,并非所有灵活就业人员都面临工伤保险困境,如非全日制用工,虽属灵活就业人员,但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依然可参加工伤保险。

    范围认为,现实中不乏用工方以合法形式规避社保参保缴费义务的情况。因此,为真正惠及灵活就业群体中无正当渠道参与工伤保险的人员,首先应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类型化处理。

    “建议通过立法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予以规避和防范。应建立单独的职业伤害保险机制,将这些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如根据其订单情况,由用工方负担相应的参保和缴费义务。以外卖骑手为例,目前平台对外卖骑手的时间管控十分严格,致其加速行驶、闯红灯等,放任和加剧了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因此,在单独参保基础上,还应建立用工方和从业人员相互制衡的参保机制,要求平台遵守基本社会规则。”范围说道。

    为促使用工方自觉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业伤害保险,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行。范围认为,应将用工方参保和缴费的义务明确化,即明确对于哪些群体、在何种情况下应产生法定的缴费义务。在监管手段方面,要推动灵活用工数据的共享。“都有哪些人在用工平台上注册并接单,职业伤害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部门要掌握这些数据,以免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难以厘清法律责任。”范围表示。

    “目前,社会保险社会化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从长远来看,建立起全民体系的基本保障制度,不仅能解决当下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问题,还可以解决未来因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创新产生的新型劳动关系的保障问题。”王建平说道。

    多地筑起政策“安全墙”

    早在2015年10月,山东潍坊就启动了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市区、行政区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补充工伤保险。随着试点探索的推进,在缴费方面,潍坊市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费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步缴纳,一票征收。对于缴费费率,潍坊市目前确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费率参照四类行业基准费率,按缴费工资基数的0.9%收取,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2019年10月3日起,浙江省新业态从业人员也可按规定先行参加工伤保险。浙江省明确,平台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参保平台应自觉落实用工主体责任,规范用工管理,依法承担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对于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浙江省要求省内各用人单位均需履行参保义务,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应保尽保。

    今年4月1日,广东省人社厅出台的《关于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管理的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办法对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进行了细分,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人员、快递人员、实习学生、单位见习人员等八类特定人员被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享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待遇。据悉,这项政策预计惠及人群超过300万人。

    “将特定就业人员纳入地方工伤保险体系,广东省的办法弥补了当前工伤保障的空白。把参保人员的范围规定得非常具体,对参保人员的细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较强,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有一定的推广可能性,可以在经济发达、社会保险金统筹充足的小部分地区进行尝试。”王建平说道。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青岛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吉彩在4月14日也公开表示,青岛市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政策将于近期出台。对于非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如实习见习学生、村居委会两委会成员等,青岛市也将其纳入工伤保险范畴,为更多劳动者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