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专题
 上一版  
    标题目录
普特协同 探索非遗文化传承育人新路
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服务地方产业转型
 
2022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服务地方产业转型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如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支撑力和服务力,是职业院校长期努力的方向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立足实际、不断实践,努力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理念、思路、机制和路径,形成了独特的黄石模式。

    刘海平

    创新产教融合思路,形成了以职兴城办学理念

    湖北黄石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摇篮。2013年以来,黄石持续推进产业、城市等五大转型,被授予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九大主导产业。但由此带来企业人才需求激增,其中技术技能人才占40%,缺口达2万人。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显短板。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深入探索和创新地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提出了“立德树人、以职兴城”的办学理念。该校提出,职业教育的初心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职兴城,通过职业教育来服务推动黄石产业和企业发展。

    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文化服务。为此,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树立区域服务导向,坚持立足黄石、融入黄石、服务黄石的基本定位,积极引导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毕业生在黄石的就业率从2018年的18%增长到2021年的38%。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联合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创建了黄石市发明协会、鄂东南保护性建筑数据中心以及港口物流、工业机器人、临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模具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被评为省级创新平台,有力地支撑了黄石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创新专业组群建设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针对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链与产业链耦合度不高、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不紧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在实践中形成了“四链融合”专业组群建设模式。同时,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围绕专业链建设课程链,围绕课程链培育人才链,形成了产业—专业—课程—人才“四链融合、螺旋提升、闭环发展”的专业组群建设模式,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耦合度和人才适应性。

    依托实体化职教集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统筹全市重大生产项目与专业组群布局,编制《黄石市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政校行企”联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10个,建立专业健康度监控体系,专业与黄石主导产业契合度达93.48%。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搭建人才共享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招生红黄蓝榜和及时预警机制,对9个与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主动停止招生,改造传统专业14个,孵化新工科专业10个;大力开展企业项目服务和“双千”行动,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现代产业要素,重构与产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链,完成102门课程改革。

    创新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形成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

    由于多元主体的主观认知、利益视角和行为逻辑存在差异,导致政校行企融合发展关系松散,合而不融、合而不作,为此,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职教集团,统筹调度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资源,构建起常态化“四元协同”统筹协调机制。

    依托鄂东职教集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统筹调配全市政校行企各方资源,确保“四元”一体协同、实体运行;集约管理城区6所职业和技工院校,推进“集团统筹性、高职引领性、中职基础性、中高职集团化发展”的“三性一化”改革,构建“三段式、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输送全链条式高技能人才。

    截至目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已与黄石4个区政府和62家规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四元”共建上达电子、跨境电商等12个产业学院,建立“章程引领、理事平台、资源共享、权责明晰”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依托产业学院,共建大师工作室9个、订单班15个、行业协会和产教联盟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拓展校企利益联结点。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还制定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工作管理办法》,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教学资源库5个、课程92门,共编写人培方案46个、教材33部,互兼共培教师151人,联合招生1476人,形成了发展共商、平台共建、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和信息互通、人才互聘、技术互用、基地互建、成果互认的“五共五互”命运共同体。

    创新“三师三能”教师队伍成长体系,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转型,探索形成了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向产教结合转变、学习方式由教学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变、二级学院管理方式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的转型路径。

    在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按照“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三个岗位职责,改革职称评定、岗位晋级和评先评优等评价机制,构建“三师三能三责”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成长与管理体系。开展“千名教师进千企”行动和“最美产业教师”评树,50岁以下教师全部下企业担任技术副总、人力资源副总等。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还柔性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技艺传承大师等15人,共建创新型团队11个,形成“大师引领、专兼结合、产教交替、互促共长”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改革二级学院考核评价机制,增加二级学院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考核内容和分值。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扩大生产性实训课时比重,引导教师提升实践动手和技术服务能力。

    推动产教互生共长,逐步实现以城兴职

    经过多年实践,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内涵支撑力大提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共建有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等49个,培养“国贴”专家1人、省级技术能手和黄石工匠23人;入选湖北省“双高”校,支撑黄石入选湖北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考核中获“三连优”。2020年,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发展,投资33亿元建设1067亩新校区。

    社会服务力大提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被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建技术创新团队11个,入库黄石科技特派员80人,5年累计服务企业技改项目300项。

    社会影响力大提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九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面向全国推广学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校”。此外,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2020年“双高”创新发展研讨会等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