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商务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目录
海口自贸港核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厦门湖里街道:多元共治 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2023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厦门湖里街道:多元共治 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塘边社豪景阁小区垃圾分类点位。

    (图片由塘边社提供)

    本报记者 钟瑜 颜祥子

    今年年初,厦门市湖里区以全省第三的成绩通过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验收考核。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特区发祥地的湖里街道,近年来通过织就“线上线下”宣传网、设置常态化监督机制、完善和提升点位改造等措施,创新模式发挥优势,精准破解城中村、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在垃圾分类上的痛点、难点,实现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8%,准确率达到90%。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记者从街道的三个垃圾分类点的升级改造出发,从小切口剖析湖里街道如何探索多元共治城市治理,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打造城中村智慧样板

    后浦社城中村承载着许多来厦奋斗者的梦想。去年以来,后浦社的居住环境在湖里区智慧综合管理下明显提升,智慧垃圾屋与红砖辉映成为村中一景。

    后浦社位于“夹缝地带”,巷深路窄,人口流动性大、垃圾清运困难,曾是垃圾分类中难啃的“硬骨头”。于是,后浦社为垃圾桶装上“眼睛”,摄像头捕捉违规视频影像;接入“大脑”,依托湖里城中村智慧系统平台端口发挥AI分析功能,识别垃圾暴露、垃圾满溢等情况;植入“嘴巴”,将预警事件推送至社区、城管、物业、商户等多方,及时纠正,形成处置闭环。

    记者在由危房改造的智慧站房看到,智慧城中村—后浦社系统平台在这里通过大屏幕直观呈现。在市容市貌管理一栏显示着村庄全景图,两侧展现各点位监控及事件进程。“该系统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人工督导分类的方式。”智慧湖里运维部副经理李汶鸿告诉记者。

    智慧平台迅速在垃圾分类领域投入应用,离不开社区网格员及垃圾分类专员在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几年来,他们通过定时定点定人督导、“三顾茅庐”入户上门督导、房东居民社区多方联合宣传引导等方式,让垃圾分类落地。此外,社区还创新“互联网+绿色回收”模式,解决可回收桶被拾荒者“二次翻炒”问题。

    住在后浦社30余年的党员代表方志高日常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并主动入户宣导。他说:“以前垃圾桶苍蝇横飞、臭气熏天,如今在社区党委牵头下,村民自治建立全方位宣传体系,让垃圾分类更规范、环境更清新,我感觉很自豪。”

    对于垃圾分类专员王明兰、林小梅而言,看到居民素质提升、环境变好,她们打心底高兴。王明兰表示:“起初因为垃圾桶口较小,许多厨余垃圾会被直接倒在垃圾屋前,既不卫生也不美观。在多次上门督导后,现在居民会做到垃圾进袋再投放,整体干净许多。社区接入智慧系统后,乱丢垃圾精准到户,提高了入户督导的效率。”

    智慧赋能、居民共治、模式创新,后浦社成为厦门市城市治理示范点,为城中村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智慧样板。

    合力共建“最美点位”

    环境优劣与否,居民最有发言权。在居民投票下,塘边社城中村的豪景阁小区获评2022年度厦门市“最美垃圾分类投放点”。

    豪景阁作为空中花园小区,原先的空中垃圾桶被腾挪到小区后花园入口处,绿意盎然间,挡雨棚、栅栏的色调与围墙砖瓦统一。“垃圾投放点”氛围古色古香,色彩亮丽的垃圾分类指南置于垃圾桶上,地下新铺设的瓷砖干净透亮,“最美点位”名副其实。

    自2017年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豪景阁小区率先推进、先易后难、以点带面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豪景阁垃圾分类专员何洁表示,“小区从垃圾点位选点设点到‘最美点位’的呈现,历经了多番协调、磨合和探索。‘最美点位’由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居民等多方共同打造。”

    最初,为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小区把垃圾分类投放点位设在夹层处,因上下楼有两层台阶,垃圾转运困难且耗损器材。2018年,为解决该难题,小区业委会自费在高处安装转运滑道,但增加了倒塌风险,滑道还变成孩童玩耍的“滑梯”,造成安全隐患。

    瓶颈难题迟迟未解决,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持续探索,“三级联建”合力攻坚,于2021年12月底协商重新选点建垃圾屋并自发筹建,共计投入近4万元。

    牵头筹建新点位的小区党支部书记罗得喜告诉记者:“我住在豪景阁小区有20年了,经常关注周边环境并思考如何破解垃圾转运难、卫生差的问题,考虑到后花园有地块可设置点位,便主动向业主征求意见、筹款,大部分业主比较支持。”

    定点后,罗德喜积极规划制作装饰,贴瓷砖、设标语、定制古风挡雨棚,让垃圾点位成为花园美景。“因为不愿让居民听到‘垃圾’脑海中浮现的是脏乱差的印象,所以想把投放点建得漂亮些,让整体景观绿化提升与花园浑然天成。垃圾点位投用后,业主都很满意。”

    同时,豪景阁小区还通过党建引领,依托志愿者和居民骨干开展入户宣传和垃圾分类现场指导,把物业公司配合度纳入年终考核评定中,执行双向导制。在志愿者劝导、垃圾点位美化升级下,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稳步上升。

    由豪景阁小区“垃圾点位”的“进化史”可以看出,在党建引领下,小区居民主动参与环境自治,为小区提升谋点子、拓新路,折射出湖里街道在城市综合治理中“以人为本”的宗旨。

    无接触投放成效显著

    垃圾投放点变身漂亮的垃圾分类收集屋,也成为邮轮港二期小区的一道风景线。记者在新港社区的邮轮港二期看到,该小区的垃圾“入住”了可无接触投放的“新屋”。

    小区物业主任李良琼介绍,原先在每栋居民楼门口放置敞开式垃圾桶,后又整合为两个集中点,但敞开式垃圾桶会滋生臭味,较难达到垃圾分类效果。去年,在新港社区支持下,垃圾投放点升级为垃圾屋。

    新的垃圾屋外观简洁,与周边绿化带融为一体,每处投放口下清晰简明地印制相应的常见垃圾图案。记者参观垃圾屋时,前来倒垃圾的居民张先生表示:“我在附近住了快10年,以前的垃圾点臭烘烘的,让人很难受。现在变成垃圾屋后投放很方便,垃圾分类已成为习惯了。”从臭烘烘到无异味,得益于垃圾屋配置有专用除臭、消杀设备,投放口采用感应自动开口,旁边还贴心配备自动感应洗手池。

    除投放点的升级外,社区垃圾分类专员携手物业公司推进垃圾分类督导,利用业主群、宣传栏、LED显示屏、入户等多方式宣传,同时,还组织物业与督导员、志愿者等开展垃圾分类培训。社区垃圾分类专员简晨琦表示,垃圾屋投用半年来,居民投放准确率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升,入户宣传工作也减轻很多。

    垃圾桶从敞开到封闭进“屋”,居民垃圾从“随手丢”到“随手分”,展现了小区垃圾分类的显著成果。如今,垃圾点位改造升级成为湖里街道推进垃圾分类的有力抓手。当前,街道已建造72座智能垃圾分类屋(亭),提高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质量效益和人居环境。

    湖里街道依托升级的垃圾屋,让垃圾分类线上线下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再按照监管密网模式加强执法教育,形成处理的闭环。同时,辖区内各社区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治理经验交流与推广,在街道上下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